来源于:广州日报网
广州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)7月1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.92万亿元。6月末,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7.1%,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;人民币存款增加17.94万亿元;6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0.2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9%。当日,记者从央行广东省分行获悉,6月末,广东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.3万亿元,人民币存款比年初增加7910亿元。
业内预计,今年全年新增信贷、新增社融都有望实现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。
1~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.3%
记者留意到,在一揽子金融政策持续显效、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以及金融机构加力支持下,6月及上半年我国信贷呈现“总量增长、结构优化”特征,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、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。
此外,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回升,保持流动性充裕。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,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,1~6月,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.3%,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,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.1%,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。
“从对公端看,三季度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落地,新增专项债发行也将提速,由‘化债’切换至‘稳增长’,重点领域的信贷增速有望延续相对高位。”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,从居民端看,预计下半年政府或通过加大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力度等举措,对居民中长贷形成一定支撑,并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,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力。
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,下半年央行还有可能继续实施降准降息,货币政策在“适度宽松”方向有充足空间,全年新增信贷、新增社融有望实现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。
中国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
发布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6%;债券净融资8.8万亿元,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38.6%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表示,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,应该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。
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,美元指数、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大,对全球金融市场都产生了一定溢出效应。“当前,美元走势仍然有不确定性,但中国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,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。”邹澜表示,中国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。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,保持汇率弹性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。